前一趟回台灣的時候,搬了一些書回新,陳安儀的 "孩子,我要教你怎麼愛我" 就是其中的一本


在台灣的時候,已經讀過 一次,最近又在重讀一遍
每次都會有不一樣的感受,也都再次提醒自己關於孩子的教養方式
陳安儀用自己自身的經驗 (她有兩個孩子),加上爽快的文筆,分享著自己與孩子的相處之道

我想我之所以對這本書有興趣,應該是陳安儀大部分的觀念跟我不謀而合
例如: 她願意辭職在家帶小孩,因為她認為媽媽就是孩子最好的玩伴
她提到過多的保護,讓孩子失去生存能力,危險也不是過度保護的藉口

這點讓我想到一個朋友,她的孩子14個月,只差小愛兩個星期
不過已經會走路了,走得還算穩,但媽媽卻寸步不離的在孩子身邊"保護"著他
看到孩子快跌倒了,就一把扶助孩子,看到孩子快撞到東西了,就馬上抱起孩子...
我心裡的疑問是... 你能在他的身邊保護多久呢?  難道跌倒了不會自己站起來嗎?
就算哭,也是一下下吧?  需要這樣嗎?

作者提到她十分鼓勵孩子運動和培養藝術氣息,這點我也很認同
小時候我爸也是讓我們嘗試各種不一樣的活動,跳舞、鋼琴、田徑、羽球、乒乓... 我都試過
我也希望小愛以後也是個願意運動的孩子~

作者也帶孩子接觸大自然,上山下海,各樣的活動都帶著孩子一起參與
所以他的孩子們喜歡爬樹、下溪水玩、知道各種野生動物.... 等
讓我想到我一個大學同學,某一次戶外教學時,我們一路上都有一些花花草草
只見她一個一個說出那個花是麼花,那棵樹是什麼樹,那個在路邊的野生植物叫什麼
我和同學們都很佩服她知道那麼,她卻說: 會嗎?  這些在我家附近都有啊?  
不知道這跟他是台東人有沒有關係,但卻很明顯的顯示出我是個十足的都市小孩...

在 "我不說..." 一文中,作者提到他不說的一些話
例如: 他不說" 你是男孩子 (女孩子),所以你應該.... 很多東西,男女都一樣
他不強調孩子天生無法改變的部分,如相貌或聰明才智,要讚美孩子努力的部分
她也告誡自己不說: 不准頂嘴,保留給孩子解釋的權利

還有好多好多,有時候,真的覺得好像是一把借鏡
不只是看看自己怎麼教養孩子,有些也牽涉到家人相處之道,好像是藉由別人的經驗,檢視自己

雖然每個媽媽都有自己的一套教養方式,別人的經驗法則也不一定適用在自己孩子身上
但可以這樣用文字記錄下來,分享給大家,我覺得是很棒的一件事
所以我也要把這本好書分享給大家~

有興趣的人可以到 陳安儀的筆下人生 部落格,欣賞更多文章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ar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9) 人氣()